首页

坐脸骑颜

时间:2025-05-24 14:33:57 作者:张国清出席中俄“东北-远东”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和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浏览量:20428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齐芳)占全球森林总面积23%的山地森林,多数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干扰。那么,地震会不会影响森林生长?又是如何影响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梁尔源研究员等,通过建立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联系,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后10年内树木生长量显著增加,且对降水响应的敏感性增强,其潜在机理可能是地震后产生的地表裂隙促进降水向深层土壤入渗,增加了树木可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但在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震后树木生长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更多入渗增加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为探索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姗副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根据树轮样点受地震影响情况、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特征,将全球山地森林划分为七个研究区域,在树轮宽度序列中分离出地震等干扰信息,探究了地震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全球多个研究区,震后出现树木生长增加与减少的样点,在气候条件或地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中纬度多个研究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增加的样点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或不利于降水储存的地区;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普遍下降。在树木生长增加的地区,地震后树木生长对生长季降水的利用率升高。遥感观测的土壤水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在地震后也减弱,说明土壤水增加。

  该研究表明,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长期树木生长趋势,揭示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链式响应的时空过程,是体现地球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典型案例。同时,该研究强调了树轮的时(长时间跨度)空(多圈层连接)隧道作用,是打破圈层隔离,理解地球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研究载体。(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湖北咸丰:“小药材”开出“致富方”

二、上述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及四至范围见附件。具体以界址点坐标控制,界址点坐标由商务部、自然资源部负责发布。

香港机管局携手中国商飞向全球市场推广C919飞机

据美联社报道,阿根廷法院此前的一项裁决驳回了针对委内瑞拉领导人的起诉,阿根廷检察官卡洛斯·斯托内利随后提出上诉,阿根廷联邦法院于23日批准逮捕令,还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对委内瑞拉领导人发出红色通缉令。

王毅集体会见海合会国家外长

达菲是特朗普的支持者。2017年,他曾公开发声支持特朗普针对伊朗、叙利亚等国民众的旅行禁令;2021年,他鼓励特朗普竞选威斯康星州州长,并表示,“他会非常棒!”

中方: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从奠基到出钢,永联人仅仅用了341天。从轧钢到炼钢,永钢不仅结束了“找米下锅”的历史,还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厂向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短短一年间,企业资产就从16亿元增加到40亿元。

【东西问】香港“大豆专家”林汉明:像灌溉农作物一样培育下一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